本文作者:访客

争论方先觉,希望多一些理性共识、少一些情绪化对立

访客 2024-05-28 09:42:08 1107 抢沙发
争论方先觉,希望多一些理性共识、少一些情绪化对立摘要: 1)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还没有上映,就引发了如此大的舆情,可能是各方都没有预料到的吧。不过,有接近电影主创团队的朋友告诉我,制片方对于方先觉的历史是非常清楚的,...

1)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还没有上映,就引发了如此大的舆情,可能是各方都没有预料到的吧。不过,有接近电影主创团队的朋友告诉我,制片方对于方先觉的历史是非常清楚的,包括他最后投降的那段历史,电影里面也做了较为平衡的交代,但是,电影在做宣发的时候,因为方先觉的扮演者于和伟太有名了,宣发团队就想用于和伟拉一波流量,没想到导致很多网民以为这部电影就是在“歌颂”有投降污点的方先觉个人。这可能是目前对于这一波舆情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吧。具体情况如何,我们还是等电影6月28日上映后再评判。

2)我在腾讯工作三年,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很多时候,争论,并不是为了分个输赢,而是帮助彼此看到自己视觉和认识上的盲点,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这几天,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复,也看了一些其他朋友的文章,对我很有帮助。我原来看的材料,对于方先觉确实有“美化”的成分,对于他最终投降的细节,也有故意淡化、掩盖的成分。参与有关方先觉的争论,对我很有帮助:

——“后沙月光”在文章里解释说,“蒋介石既需要用衡阳保卫战激励民众并维护自己的威望,又需要用衡阳保卫战堵住美国人的嘴(罗斯福建议由史迪威接管中国战区指挥权),他只能把方先觉继续捧起来”。这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有些文章在评价方先觉时,有故意抬高,并淡化投降细节的做法;

——还有好几个朋友都提到,毛泽东当年在《解放日报》社论里称赞参与衡阳保卫战的将士,是在得知方先觉投降的消息前,后来真相大白后,我方对方先觉的投降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另有朋友提到,在衡阳保卫战中,衡阳市市长兼警备司令赵君迈动员衡阳民众修建防御工事,在阻击敌人时效果显著,这一点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还有朋友找到方先觉在解放战争中挖掘、轰炸我军烈士陵园,并遭到我方报纸严厉批判的材料;

……

我觉得这些材料都很好,确实让我对于方先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这也是争论的真正价值——帮助我发现自己视觉和认知上的盲点,让我自己的认识更深刻、更接近真相。

3)我觉得,到了这个时候,评价方先觉其实并不困难,也没有太大的争议了。方先觉领导第十军将士英勇抗战,在内缺粮弹、外无援军的时候,坚持了48昼夜,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打出了国威,这值得称赞;与此同时,方先觉最后变节、投敌,甚至要求见汪精卫,并对着日本媒体说了很多吹捧日军的话,这就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必须加以批判。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一码是一码的态度,在如何看待方先觉的问题上,就不会出现太激烈的对立。

4)至于说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方先觉,那是我们个人的观点。很多时候,相互对立的观点并非只有“你错我对”一种解释,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彼此对立的人只是强调了一个问题多个复杂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已。有人说,方先觉投降了,就是民族败类,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有些偏激了。但是,这是你的观点,我虽然不认同,但我也不会试图改变你。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将军,临危受命,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坚守了48昼夜,是非常不容易的。最后投降了,该批评批评、该批判批判,但对于方先觉的评价,还是要一分为二,功是功,过是过。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你不认同也没关系。都是成年人了,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在说服对方上?

5)有人说,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话肯定是对的。在民族危亡之际,总要有人站出来。但是,具体到方先觉,他也不是一上来就投降。他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血战48昼夜,并给敌军造成极大杀伤之后才投降的。虽然这样的投降依然是他的人生污点,但是,他后来的投降也不应该否定掉他之前血战的功劳。如果当时国军将士自上而下都跟方先觉一样,先血战48昼夜,让日军大量伤亡,最后即便投降,日军大概率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北,再攻下南京,更不用说让中国亡国了。投降固然不好,但是,那种一上来就投降,跟另外一种血战之后,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投降,终归是不一样的。

6)说完方先觉,我们再来说说衡阳保卫战,这个几乎没有争议。衡阳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抵抗,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这一战最后虽然失败,但是,其意义不容抹杀。我相信,无论是参与这一轮争论的哪一方,对此都不会有不同看法吧?

7)再说说电影,其实,大家也是有共识的。由于电影还没有上映,我们只能用假设的口吻来讨论。如果电影大量歌颂衡阳军民同仇敌忾、英勇牺牲的精神,这个大家都能接受。如果电影过于突出方先觉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淡化了他最后投降的“劣迹”,那这部电影肯定是不合格的。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既然这部电影已经确定即将上映,那么,它的基本立场、基本的价值判断,大概率是不会有太大偏差的。还是那句话,等看完电影我们再来讨论吧。也希望一些朋友不要还没有看电影就假定“电影一定是坏的”,就认为“拍这样的电影就是在给方先觉洗白”,甚至还搞起了“阴谋论”,认为“拍这样的电影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搞测试”。同时,也希望电影的主创团队和宣发团队理解网民的情绪,在上映前的宣传过程中,多突出衡阳军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少突出方先觉“个人英雄主义”。

8)其实,我们还可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通过这部电影,再次展现国民党、蒋介石的腐败无能和极度不靠谱。我想,《援军明日到达》这个名字,不仅含有某种绝望,也含有对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批判和讽刺。让我们一起将批判的矛头对准蒋介石和当时的国民政府吧,这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9)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都会造成社会撕裂和对立,这是需要警惕的。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来说,参与争论的任何一方,都需要回归争论的最大价值——帮助彼此发现自己视觉和认知上的盲点,而不是在持不同观点的人之间“争个输赢”或者“分个高下”。绝大多数情况下,观点不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更没有必要搞成“你死我活”的斗争。

10)要避免社会陷入无意义的阵营对抗,我们还需要拒绝“恶意假设”。所谓“恶意假设”,就是在遇到不同的观点时,不是去考虑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对方的观点有什么合理之处,而是直接认为对方“很蠢”“很坏”。很多时候,一旦进行“恶意假设”,就很容易把“人民内部的矛盾”搞成“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最后双方陷入立场之争,甚至是情绪之争。这样的争论到最后只会让社会撕裂加剧,而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共识。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0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